我喷

我读的书不多,做人也做的不怎么样,心如铁石一般坚硬,不想去害无辜的人也不甘心被人耍。

人人生而不同,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想法和自由,而我觉得自由是行使自己的权利,同时不得损害他人的自由、权益及利益。做好自己,不去评价他人的行为,毕竟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考量。言语和善,同人亲和也是一种基本素养,包容之心更是必不可少。人生经历不同,人的追求也不一样,没有必要将自己的好恶作为批判标准,正如美丑胖瘦都不是标准,科学、比较却常常是标准(对,数学)。那么多年英语书里面,我印象最深的也莫过于那段fact和opinion的区分。宇宙于140多亿年前诞生,大爆炸之后物质不断组合,我们作为有机生命体也只是远古星际物质的重组,你我的意识也太过于脆弱。你我之前,有无数伟人丰碑不朽,有无数普通人或多或少留过足迹;你我之后,还有千代万代的人民和种族生生不息。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瞬间的事,我们却把时间浪费在批评别人和向世界表述我们那不值一提的好恶之上,bored。任何时代,有他自己的腐朽和先进,都有左派和右派,都有革命者与反革命者,都有牺牲者和寄生虫。没必要为自己所生活的时代惋惜,去为普通的大众感到叹息,人人有自己的放松与生存之道,不当的,必然会被唾沫星子、镣铐、死亡、耻辱柱带走。

人的存在价值在于与众不同

当然,人与人之间交往,“三观正”确实是“三观正好和我的一样”的缩写,但社会会有一种道德甚至是法律条文中蕴藏的精神作为指导,致良知,自己去寻找正确与否的标准,自己才是主人。

感叹世态炎凉或是感叹生不逢时的想法是一样可笑的,就像蝼蚁在大树面前骂大树太高。个人的渺小是永恒的,知道这世界不是围绕着自己旋转的,无法改变的就是无法改变。不值得的关系及时切断,不合适的想法及时消灭,没有哪一个人在你生命中的地位超过你自己。

奋斗是人生永恒的主题

最好的人生状态可能是能基本的养活自己,觉得过的不好,再去挣钱,能够有足够的精力和智力去投资自己,去为自己储备。不用焦虑,学着去做好自己的事,不断地去熟悉,去感悟,不要悲天悯人,要学会跳出自己的舒适区,尝试改变。

凡人皆有一死

看到长远,多多考虑,三思而行,有自己的想法,让自己的行为与思想统一。

还有:以牙还牙,加倍奉还

还有高中语文映像最深的一篇

下边是我的信条: 我真正需要知道的一切,即怎样生活,怎样做事和怎样为人,我在幼儿园就学过。智慧并不在高等学府的大山顶上,倒是出自主日学校里孩子们玩的沙堆中。下边就是我学到的东西。

有东西大家分享。

公平游戏。

不打人。

交还你捡到的东西。

收拾好你自己的一摊子。

不要拿不属于你的东西。

惹了别人你就说声对不起。

吃东西之前要洗手。

便后冲洗。

热甜饼和冷牛奶对你有好处。

过一种平衡的生活—— 学一些东西,想一些东西,逗逗乐,画画画儿,唱唱歌儿,跳跳舞,玩玩游戏,外加每天干点活。

每天睡个午觉。

当你们出门,到世界上去走走,要注意来往车辆,手拉手,紧挨一起。

要承认奇迹。别忘了聚苯乙烯培养皿里的那粒小不点的种子:它的根往下生,茎叶往上长,没有人真正知道这是怎么回事或者为什么,而我们大家也都差不多是这么回事。

在那杯皿里的金鱼、老鼠、小白鼠甚或那粒种子,它们都会死去。我们也会。

再就是记住迪克们和琼们的识字课本,以及你从那上面学到的头一个字—— 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字——一个大大的“看”字 。

你需要知道的任何东西都在上边那些条条里。金规矩、爱和起码的卫生。生态学、政治学、平等观念以及健康的人生状态。

拿上边的任何一条,推衍到老练、通达的成年期中,实践于你的家庭生活,或者你的工作,或者你的社区,或者你的生活圈子,都行。它贴近真实,清晰明了并且坚实可靠。想想这样一个世界,它将许愿给我们大家——整个的世界——每天下午三点钟都有小甜饼和牛奶,然后盖上我们的毯子睡一觉;或者,要是所有的政府都奉行这么个基本政策,交还它们捡到的东西和收拾好它们自己的一摊子。

这仍然是个忠告,不论你们年纪多大——当你们出门,到世界上去走走,最好还是手拉手,紧挨一起。